学院现有8000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拥有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各类综合实验室共10余个,其中开放实验室有食品工艺学综合实验室、微生物检测分析实验室、发酵工程实验室等。配备有进口PCR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傅立叶红外线检测仪和微波灭菌干燥机、啤酒发酵系统、液相色谱仪等先进的实验仪器,价值1200多万元,能够充分满足教学实践需要。
为了满足学生教学实习与毕业实习的需要,学院建有果树、花卉、蔬菜、苗木、药材等露地实训基地、日光温室和食品加工实训车间。实训基地够满足学生教学、实验、实训的需求,并承担学生和校外各行业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任务。
学院认真贯彻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生产实践为指导,以社会需求为标准,用高水平的师资和完备的教学设施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先后同华南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中国农科院、河南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科研协作关系与人才培养机制。并与省内外上百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的用人合作关系,并实行“定单”教育,为毕业生建立了稳定的就业渠道,毕业生供不应求。已为社会输送各级各类专业人才2000余人,许多已成为企事业单位领导人或技术骨干。
以生物科学及食品科学为先导,提升传统优势专业,力争将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建设成为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及农业人才的培养基地,科技创新的依托基地、高新技术的孵化基地。
安阳市谷物淀粉重点实验室是2012年经安阳市科技局批准成立的市级重点实验室。现共有研究人员20人,学术带头人3人,客座研究人员4人,具有高级职称人数13人,占65%;博士4人,占20%,硕士13人,占65%。淀粉是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形成并贮存的养分,它大量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块茎或根中,各类粮食作物中的淀粉含量都较高。淀粉及其衍生物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纺织、造纸、化工等领域。谷物淀粉重点实验室的组建对提高谷物资源的加工利用率及产品附加值,提升变性淀粉制备工艺、性质及其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安阳市谷物淀粉重点实验室建立的宗旨是:始终坚持变性淀粉加工工艺的主攻方向与目标、坚持“创新、产业化”的建设方针,在重点搞好不同谷物原料来源的淀粉变性工艺研发及应用的同时,完成科技成果集成配套熟化和向相关行业的辐射、转移和扩散,促进谷物加工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为推动行业进步,促进科技产业化发挥重要作用。逐步实现人才、技术、经济运行上的“三个良性循环”,为发展区域经济,提升我市粮食深加工行业核心竞争力做出贡献。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谷物淀粉资源的开发;
(2)变性淀粉制备工艺优化;
(3)谷物变性淀粉性质研究;
(4)各种变性淀粉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5)谷物淀粉行业信息的收集与共享;
(6)谷物淀粉行业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一、研究方向
⑴ 小麦新品种选育理论与方法;⑵ 小麦新品种选育;⑶ 小麦新品种无公害良种与良法配套技术;⑷ 小麦新品种育、繁、推、加产业化;⑸ 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技术培训
二、研究目标与任务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行业发展为目标,以品种选育为方向,以工程化研究和产业化开发为重点,旨在通过产、学、研相结合,集成小麦品种与栽培关键技术,建立“育、繁、推、加、销”联合体,缩短科研成果转化周期,服务“三农”,提升我市乃至我省小麦产品核心竞争力,促进农业行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三、团队建设
(一) 学术带头人
郭瑞林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全国农业科普先进工作者,河南省劳动模范。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联系数学专业委员会(筹)副主任、全国灰色系统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农业系统工程委员会理事、河南省作物学会理事、《Grey Systems: Theory and Application》编委。长期从事小麦、绿豆遗传育种、栽培及相关研究。在小麦数量遗传和农业模糊学的建构等研究领域有一定造诣。开辟作物育种研究新领域─作物定量化育种研究。将灰色系统理论与作物育种理论相结合,创立新兴边缘学科作物灰色育种学。发现并揭示作物育种中的同异现象,提出作物育种同异理论与方法,研制出作物同异育种智能决策系统,为育种工作者提供了快捷有效的决策工具和平台。先后主持国家、省、市科研项目15项,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省、市科技成果14项,运用提出的新理论,成功培育出小麦、绿豆等作物新品种24个。
(二) 团队成员
现有专、兼职科研人员15名。其中,研究员、教授4人,副教授6人,博士3人,硕士10人,讲师6人,助教1人。
四、2006年以来承担的主要项目
(一) 国家级项目:航天育种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二) 省级项目:作物育种中的同异现象及其理论与方法
作物灰色育种电脑决策系统及其开发应用(
(三) 市级项目:安阳市小麦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2006,工程中心)
小麦灰色轮回改良群体技术创新及开发利用(2008,重大科技攻关)
小麦育种(2009,重点实验室)
作物同异育种智能决策系统的研制与应用(2010,重大科技攻关)
五、代表性成果
(一) 获奖成果
1. 《作物灰色育种电脑决策系统及其应用》,2011年9月获河南省首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2. “作物灰色育种学理论及其在小麦、绿豆中的应用”,2006年11月获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农业系统工程委员会优秀论文特等奖
3. “同异反灰色相关分析方法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2006年1月获全国集对分析优秀应用成果一等奖
4. “同异理论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2010年12月获河南省小麦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5. “Interval number base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 breeding target character”2011年9月获第十五届控制论和系统国际会议优秀论文高度评价奖
6. “作物定量化育种的一个新理论—同异理论”2011年11月获全国集对分析学术年会优秀论文特等奖
(二) 著作
1. 郭瑞林,《农业模糊学》,20.3万字,1991年12月,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 王福亭,郭瑞林,郝国令,《农业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108万字,1993年6月,农村读物出版社
3. 郭瑞林,《作物灰色育种学》,36万字,1995年12月,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4. 雷铁拴,郭瑞林,王新海,高 明,孙立民,李新安,《灰色系统理论在农业上的应用》,26万字,1996年6月,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5. 郭瑞林,王占中,《灰色育种电脑决策系统及其应用》,45万字,2008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
6. 郭瑞林,《作物育种同异理论与方法》,51万字,2011年6月,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
(三) 代表性论文
1. 郭瑞林,刘亚飞,等. 同异相似性栽培理论与方法及其在小麦上的应用.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3):449-453.
2. 郭瑞林,刘亚飞,王景顺,等. 同异理论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5):970-975.
3. 郭瑞林,刘亚飞,王景顺,等.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同异分析中不确定系的求解及其应用.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6):1160-1164.
4. 郭瑞林,刘亚飞,王景顺,等. 作物育种中的同异现象及其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2010, 49(7):1734-1737, 1767.
5. Guo Ruilin, Wu Qiufang, Liu Yafei, e tal.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 breeding target character value shown as an interval number., 2011, 2: 158-167.
6. 郭瑞林,刘亚飞,吴秋芳,等. 杂交组合灰色接近度评估方法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麦类作物学报,2012,32(5): 989-995.
7. 郭瑞林,刘亚飞,吴秋芳,等. 作物灰色育种学的理论技术体系及其应用. 作物研究,2012,26(5):417-422.
8. 郭瑞林,刘亚飞,吴秋芳,等. 作物定量化育种及其研究现状.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11(2):77-83.
(四) 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六、主要研究进展
作物灰色育种理论与方法研究取得重要突破,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五大体系、八大理论、九个原理、一条技术路线和一个电脑决策系统为突出特色的学术框架。
在揭示作物育种中的同异现象并提出作物育种同异理论与方法的同时,研制出作物同异育种智能决策系统,为育种工作者提供了快捷有效的决策工具和平台,在小麦等12种作物育种中得到了应用。近年来,在这种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已培育出14个显著优于对照周麦18的小麦新品系。
不是吧!连这个也有啊!哈哈!我大专本科都在这里读的闹!老师很不错的